[2020“两会”观后感] 观看两会观后感

2020年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本次报告分为几个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是2020年工作回顾;第二个部分是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第三部分是2020年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都有体现,为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绘就了美好蓝图。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该时刻关心时局。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积极的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达到心目中的另一个自己,我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这些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20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广大群众所关心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习近平主席在参与政协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讨论时强调,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

我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和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个人梦想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觉,只有将个人的奋斗目标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这就是中国梦的由来。

通过对两会报告和新华社等媒体对两会报告解读的学习,我认识到中国梦之于当今中国的重大意义。新华社社论关于两会工作报告和中国梦的阐述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如何结合两会精神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努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奋力开拓改革发展新局面,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激荡着13亿人的新期盼。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这次会议承载着更大的期待。怎样把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凝聚为国家意志,如何以实干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那就是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只有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得到人民拥护,真正交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的合格答卷。总的来说,我们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站对立场,能明辨是非,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对我们大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实践两会精神,我会自觉履行学生应尽的义务,积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发挥好党员的带头作用。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两会只是我国政治事务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识和符号。我坚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那么在这么多严峻的形势下,对于我们大数剧增,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

面临最冷“寒冬”。我们广大学生应当如何应对挑战呢?我认为,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造成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社会、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

通过学习这次两会,我深刻的认识到:当前,我们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路上,“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党员干部在新的长征路上,面对各种困难和矛盾,只有拿出翻“雪山”、过“草地”的魄力,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才能对得起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要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概,敢于直面问题,不消极、不回避,敢担当、善作为。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